2024-12-06 09:00:52
今年4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,抓牢抓實糧食生產。
糧食安全是“國之大者”。今年以來,各級黨委和政府扛牢糧食生產責任,落實落細各項穩(wěn)產增產措施,全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預計將首次突破1.4萬億斤,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、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今年糧食產量有望邁上新臺階,主要推動力是什么?糧食生產有哪些亮點?糧食豐收如何更好轉化為農民增收?
入冬后,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(qū)農村房前屋后的玉米樓子里,堆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棒。今年是欒城區(qū)實施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項目的第二年,全區(qū)22.2萬畝玉米平均單產比項目實施前三年平均畝產提升了11.85%。
去年以來,農業(yè)農村部會同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財政部統(tǒng)籌整合資金,先后聚焦玉米、大豆、小麥、油菜等主要糧油作物,在重點縣整建制開展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。去年整建制推進縣糧食單產增長率比非項目縣高8.8個百分點,300個大豆、玉米整建制推進縣單產提升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73%以上。從今年看,“以整建制為著力點,帶動均衡增產”,仍是糧食高位增產背后的重要支撐。
“整建制推進”如何起作用?增產潛力如何?近期,記者走進欒城區(qū)探尋答案。
“點”如何帶“面”?
種植大戶引領大家跟著學、跟著干
“那天來了好多人,看了都說明年也這么種!”回想起10月10日的實打實收現場,欒城區(qū)天亮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趙軍海一臉自豪。今年合作社承擔了玉米百畝高產示范創(chuàng)建項目,秋收時畝產達到836.47公斤,方圓幾十里的農戶都來現場觀摩。
實際上,讓農民主動接受密植高產栽培新技術并非易事。“種密了,會不會倒伏?”“耐密品種穗小、粒少,產量能靠譜嗎?”……驟然改變生產模式,農民難免有顧慮。
“農民就認實實在在的產量,得把整套技術體系做給他們看才行?!睓璩菂^(qū)農業(yè)綜合開發(fā)中心副主任焦建龍?zhí)寡浴?/p>
整建制帶動均衡增產,關鍵在“以點帶面”。
放眼全區(qū),“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托管服務帶動半個鄉(xiāng)”的現象很常見。冶河鎮(zhèn)南留村種糧大戶靳力志的良豐家庭農場,就經常承接農民培訓和品種試驗,跟專家聯(lián)系多,身邊有許多信任他的農戶?!叭ツ臧硯ь^種的矮稈耐密玉米品種‘黃金糧MY73’,今年周邊四五個村種了7000畝地?!苯χ菊f。
瞄準這些典型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,今年欒城區(qū)從項目資金中拿出50萬元,遴選出10家玉米規(guī)模種植主體,合力創(chuàng)建9個百畝高產田和1個品比試驗田?!八麄兌际恰习咽健?,地塊位置也好,便于農戶看到實效。”焦建龍說。
趙軍海與區(qū)農業(yè)農村局簽訂的創(chuàng)建協(xié)議,定下了畝產800公斤的攻關目標。每塊百畝高產攻關田,給予5萬元項目補貼,用于玉米生產中的各項投入?!俺袚@個項目,是信任也是榮譽,俺們都愿意踏踏實實干好?!壁w軍海說。
靳力志承擔的是品比試驗田建設,百畝地里密植了10個玉米品種。整個生產季,他手上攢了厚厚一沓農事記錄,手機微信群里,大戶們在線交流、比學趕超,還請來河北農業(yè)大學教授杜雄、石家莊玉米體系試驗站站長王瑞文等專家線上“坐診”。
冶河鎮(zhèn)寺上村村民翟杰領年年跟著靳力志種糧食??吹桨佼€示范方搞起了水肥一體化,他也躍躍欲試。靳力志順勢為他提供了滴灌帶,“不增產不要錢。”收完玉米測完產量,翟杰領不光第一時間付了滴灌帶費用,還把技術推薦給親戚朋友。
關鍵點上的帶動能力,轉化為面上的生產力?!按髴魝兎N植理念更新快,接受和轉化新技術的意識強,把技術落實到位的同時,還示范引領大家跟著學、跟著干。小戶、散戶主動向大戶靠攏,有力實現了玉米單產提升整體推進。”欒城區(qū)農業(yè)農村局黨組書記、局長王洪波說。
經定點調查,示范區(qū)10.3萬畝玉米田單產達到716公斤,其中9個百畝高產創(chuàng)建方畝產均超過800公斤,示范帶動全區(qū)玉米大幅增產。
密植怎么實現高產?
生產要素集成配套,把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落實落細
在欒城區(qū),但凡問及今年玉米增產原因,農戶們通常都會歸結于密植高產栽培技術。不過,密植跟高產之間,并不能簡單畫等號。
“盲目增密,會引發(fā)倒伏?!表椖繉<抑笇ЫM副組長、欒城區(qū)農技中心主任張華說,植株間相互遮擋,日照和營養(yǎng)不足,容易導致植株瘦小。如果繼續(xù)采用傳統(tǒng)“一炮轟”式的施肥方式,就會使植株中下部莖節(jié)生長旺盛、節(jié)間細長,根系下扎淺,增加后期倒伏的風險。
目前比較科學的模式,是采用寬窄行合理密植配套水肥一體化。簡單來說,就是把玉米的行距從傳統(tǒng)的60厘米調整為寬行80厘米、窄行40厘米交替的形式,既不改變行數,又能增加通風透光性,使邊行優(yōu)勢充分發(fā)揮。同時在窄行間鋪設滴灌帶,將養(yǎng)分“喂”到玉米根部。
采訪中,不少大戶都感慨,高產來自生產要素的集成配套,“缺了哪樣都會打折扣”。
對密植栽培來說,如果一塊地上出苗時間、生長發(fā)育不一致或者空間分布不均勻,會造成空稈和大小穗?!靶∶缫簧蟻砭蜖I養(yǎng)不良了,相當于基礎沒打好?!睆埲A說,經過頭一年的探索,越來越多農戶意識到播種質量的重要性。
在農機部門的引導下,一些生產和服務面積較大的合作社購置了適用的新型玉米免(少)耕施肥播種機?!笆┓?、播種、鋪帶,一步到位?!壁w軍海介紹,新機器可以邊走邊撥開秸稈,還能清理殘茬和寄生在上面的蟲卵,出來的苗“根腳干凈”,齊溜溜的。有了好機器,今年找趙軍海托管的農戶多了起來,他一口氣跟40多家合作社簽了服務協(xié)議。
機具配套了,追肥怎么追?不少農戶在中后期的養(yǎng)分補給上仍然存在疑惑。
作為項目包聯(lián)指導專家,杜雄在實地探查和技術培訓中發(fā)現,很多農戶習慣了“一炮轟”的施肥方式,有的即便用上了滴灌技術,還意識不到這是一種高效追肥的辦法,依然導致中后期玉米脫肥而減產。
張華說,玉米長起來以后高大茂密,進地不便,無人機撒肥又容易燒苗。增密后配套水肥一體化,補上了傳統(tǒng)模式多年的短板,適期追肥滿足穗分化發(fā)育對養(yǎng)分的需求,還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。
采用密植高產栽培技術,經濟效益如何?
福秋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張福秋算了下賬——
從增加的成本看,每畝用種量增加35%,種子費用增加15元左右,滴灌費用70元;從減少的成本看,用水量比大水漫灌減少30%—50%,還省下了每天200元的人工費用。底肥減少一半,剩余肥料勻到大喇叭口期、穗期等節(jié)點再施用。
“總的看,成本反而下降了,畝產還增加400斤左右?!睆埜G锔锌鞍迅鱾€技術環(huán)節(jié)落實到位,這套新模式確實挺給力!”
增產潛力還有多大?
轉觀念,補短板,將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
“過去種地靠力氣,現在得靠頭腦。簽協(xié)議那會兒還有點擔心,結果大大超出想象,真是不服不行?!苯χ菊f。最近他聽說,外地有種植戶采用寬行1.3米、株距縮小的新模式,畝產超過1000公斤。他打算年后請教專家,拿出部分地塊做試驗。
未來,玉米單產還有大面積提升的空間嗎?
從技術層面看——
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作科所研究員李少昆說,目前我國玉米單產相當于世界高產國的2/3左右,仍有很大發(fā)展空間。
增密是高產的基礎?!皩π∞r戶來說,短期內不宜過度增密,一是有倒伏風險,另一個是對肥水需求增大,邊際效益降低?!焙颖笔∮衩桩a業(yè)體系首席專家崔彥宏提示,玉米栽種密度要因地制宜,把關品種特性進行合理增密。
“在現有基礎上補齊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欒城區(qū)大面積玉米畝產突破1000公斤是有希望的?!倍判鄯治?,在欒城區(qū),多數地塊仍采用傳統(tǒng)的播種機械,種植密度達不到理想要求,缺苗斷壟時有發(fā)生。進一步提高播種質量,需要加快優(yōu)質耐密品種推廣和機具更新?lián)Q代,比如配備更大馬力的牽引拖拉機并加裝北斗導航裝置,加快高精度氣吸式播種機應用推廣等。
從種植觀念看——
單產提升的理念,體現在耕種收全過程。10個百畝示范方,是在10月7日前后收割的。從9月底開始,張福秋就急得天天給張華打電話,“好多人9月23日就收完了,路人經過了都問,你這個地還要不要了?!笨墒聦嵶C明,晚收半個月,畝產增加超過150斤。
“農民種地跟投資一樣,也有落袋為安的心態(tài)?!睆埲A說,理論上說,玉米完熟收獲產量最高,在不影響下茬小麥播種的前提下,應盡量推遲玉米收獲時間;但是糧食一天在地里,農民就會有顧慮。
“新技術的落地,實質上是對農民傳統(tǒng)觀念和傳統(tǒng)方法的改變。”杜雄說,只有認識轉變了,才能更好促進新技術應用落地。
從操作層面看——
玉米生長早期有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控旺,即小苗長出6—8片葉子時,噴灑專用生長調節(jié)劑,控制長勢。“玉米不長高,基部莖節(jié)會變得短粗,跟小胖子似的,抗倒能力就強了。”張華說。
一些農機服務組織反映,不同的地塊玉米出苗有先后,而控旺卻需要卡準時間窗口。無人機寬幅較大,噴灑藥霧時可能會影響到周邊地塊。
“目前只能是盡量統(tǒng)一播種時間,滴水齊苗,保證出苗均勻,整齊一致?!睆埲A表示,進一步整建制提升玉米單產,類似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還有待進一步細化、優(yōu)化。
跳出單一作物,整建制推進,給整個地區(qū)糧食生產帶來了溢出效應。
“欒城區(qū)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,二者在生產技術經驗、技術服務、機具等方面有相通之處。”杜雄說,在提升玉米單產的同時,逐步建立起技術服務和農機具租賃服務體系,產業(yè)間通過良性循環(huán)、互促相長,有利于區(qū)域整體糧食單產水平的提高。
變化正在悄然發(fā)生??吹浇衲贲w軍海的玉米種得好,許多農戶把冬小麥也交給他托管。趙軍海說,合作社今年新購了小麥播種機,種出來麥苗特別齊。
張福秋家的院子里,特意留了100畝玉米穗子,等著元旦前后脫粒賣個好價錢。作為種糧大戶兼服務主體,他打算年后投資30萬元建烘干塔,“烘干再賣,糧食價格能增加1/4,大伙兒提產量更有勁頭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