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4-03 09:21:00
王中來(后排右一)與勞模本科班部分學員參觀“一二九”運動紀念亭
本網北京訊(記者 李俊輝)“我做夢都沒有想到,這輩子還能到北京來上大學!”3月31日上午,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生宿舍,面對記者的采訪,來自陜西楊凌的農民勞模王中來感慨萬千。
48歲的王中來是陜西楊凌揉谷鎮(zhèn)陵灣村農民。2009年,在外務工多年的他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2010年,他聯合5戶農民,整合30畝土地,成立了楊凌中來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。由于不懂技術,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,王中來的合作社連年虧損。面對困難,他沒有放棄,分析原因之后,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向專家教授虛心請教。2012年,合作社發(fā)展有了好轉,從最初的5戶社員發(fā)展到了 152戶,30畝地變成了800多畝。從那一年起,王中來帶領大家引進西甜瓜系列100多個優(yōu)良品種,推廣面積3萬余畝,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。2013年至今,中來合作社開展科技培訓400多場次,實訓職業(yè)農民和技術人員累計6000人次。
2013年以來,中來合作社先后獲得“全省設施蔬菜模式創(chuàng)新先進單位”,“陜西省農民合作社示范社”,“陜西省百強示范社”等榮譽稱號。王中來個人先后被財政部和科技部聯合認定為“科普惠農帶頭人”;獲得中華農業(yè)科教基金會評定為神內基金農機推廣獎;陜西省農業(yè)科技示范推廣先進個人。
最讓王中來激動的是,2017年5月,他被陜西省委省政府授予“陜西省勞動模范”稱號。王中來告訴記者,合作社的發(fā)展壯大,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支持。被授予“勞動模范”,更體現出黨和政府對職業(yè)農民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認可。
2018年2月,王中來接到楊凌示范區(qū)總工會通知,推薦他到北京,參加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社會工作專業(yè)脫產學習。王中來把這一好消息告訴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時,老人家怎么都不相信——“都快50歲的人了,還去北京上大學?”直到兒子入學后發(fā)回在學校門口與同學的合影后,老太太這才相信這是真的。
3月31日,記者見到王中來時,他剛剛下課,正與同宿舍的全國人大代表、全國勞模王建清探討課堂體會。他告訴記者,這次進京上學,收獲非常大,在學習專業(yè)知識之余,結識了一批各行各業(yè)的全國勞模和全國五一獎章獲得者。“每位同學的光輝事跡,都是我的學習內容,他們每個人,都是我學習的榜樣!”王中來說,“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發(fā)展,未來幾年,我將努力克服學習與生產之間的而矛盾,把學來的新理念、新觀點帶回去,與合作社實際相結合,帶領社員搞好生產,進一步擴大示范效應,把楊凌的農業(yè)科技推廣到更多地方,讓更多農民利用科技實現致富。”
據了解,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,由中華全國總工會與教育部共建。迄今堅持26年的勞模本科教育,為大批勞動模范提供了深造機會和成長空間。2018年勞模本科班由來自全國各地的全國勞模、全國五一獎章獲得者和部分省級勞模組成,其中農民勞模只有2人。
實習編輯:梁小波